文章

  • 農曆新年|肥哥哥推介農曆新年3大繪本 講解節慶團圓新年習俗 為小朋友灌輸正向思維

    2024 年 2 月 4 日
  • 學校訪問|循理會美林小學辦職業體驗 小五同學:想到父母年復年地辛勞工作

    2024 年 4 月 7 日

最新文章

  • 教養︳五歲女常拿手機看短片沒收即哭鬧 精神科醫生媽媽分享5招簡單好用方法

    2024 年 5 月 19 日
  • 學習︳探索浩瀚宇宙 康文署「少年太空人體驗營2024」現正接受報名

    2024 年 5 月 19 日
教養|小朋友測驗考試壓力爆煲 家長要將3個字掛嘴邊 引導子女釋放負面情緒

教養|小朋友測驗考試壓力爆煲 家長要將3個字掛嘴邊 引導子女釋放負面情緒

教養|小朋友測驗考試壓力爆煲 家長要將3個字掛嘴邊 引導子女釋放負面情緒

2024 年 3 月 3 日教養, 辰民爸爸 (梁辰民)
2024 年 3 月 3 日教養, 辰民爸爸 (梁辰民)

踏入3月份,不少學校也陸續進入考試月,家長除了督促子女要溫習之外,也不要忘記為孩子減壓與打氣,由於許多家長從小到大都習慣壓抑情緒,未必了解表達情緒的重要性,更會在無意中灌輸壓抑情緒的想法給孩子。

美國PDA正面管教協會家長及學校雙證講師、家庭教育碩士兼正向家長學院總監辰民爸爸分享壓抑情緒的三大原因以及教孩子與情緒共處的重要性。每當有負面情緒時,你會如何釋放情緒?或者你的答案是「看電影、睡覺、做運動、狂食……」有一點很管用,但偏偏大多數人都不會做或不懂得如何做,那就是:「講出來」。

孩子不開心時,我們會說:「寶貝別哭,有甚麼事可跟我講」;

工作中壓力大感到焦慮,朋友會安慰:「沒甚麼大不了,我陪你聊聊天」;

夫妻間出現矛盾,最好的解決方式也是:「不要放在心上,我們好好溝通一下。」

「講出來」三個字,雖然簡單,卻很有效, 因為它可以:

釋放情緒;

讓別人理解自己;

讓自己有被理解和支援的感受;

能修復關係,重建信心……

根據《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作者Dr. Daniel J. Siegel 的分享, 當我們能用詞語和句子準確地表達當時的情緒,可以分散我們的注意力,以及讓心情平靜下來。 然而, 為甚麼不是所有人都能把內心的痛苦與壞情緒說出來? 其中有3大原因,我們要理解:

1. 壓抑情緒的訓練

華人的社會總認為有負面情緒是不應該的,故此從小就被訓練成壓抑情緒,例如家長會對孩子說:「不要哭,好小事的」、「少少問題,哭甚麼呢?」、「不准哭,收聲!」 等語句,導致孩子從小已經抗拒負面情緒,但情緒無分好與壞,而當刻表達的情緒是孩子當刻真切的感受。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過:「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都不會消失,它們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會以更醜惡的方式爆發出來。故此我們要讓孩子從小學習擁抱情緒,學會與情緒溝通。」

2.情緒的表達方式

大部份人當有負面情緒時,我們總把焦點放在發洩情緒上, 例如「你知不知我很嬲」、「我現在很不滿意」、「我對你感到失望」 等字句,但這些表達的方式往往只讓對方感到難受, 最大的缺點是對方只知道你有負面情緒,而不知道你負面情緒背後的原因,所以要有效表達,關鍵在於我們能否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感受以及背後的原因,所以多善用「我感到⋯⋯」、「因為⋯⋯」等字句, 慢慢提升表達情緒的語言能力。

3. 擔憂說出來的不確定性

當一個人從小在充滿規條、指責、批評和限制的氛圍下長大,大部份兒童都會害怕表達自己的情感,因而否定或壓抑感受。因此為孩子提供開放、包容和輕鬆的空間,讓他們可以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是培育孩子自我表達的基石。作為家長,我們能否從小讓孩子感受到同理心,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以及有共鳴是十分重要的。

未來的世界變幻莫測,同樣我們的情緒也會受世界的種種變化影響,從小教育孩子與情緒溝通就變得十分重要,鼓勵大家從今天開始有效地表達情緒,讓對方感受到的不再是發洩,而是同理。

作者:辰民爸爸

辰民爸爸 (圖片由作者提供)

辰民爸爸(梁辰民)

辰民爸爸(梁辰民)

育有一子一女,於2015年加入「正向家長學院」,致力推動正向的家長教育。過去曾受原生家庭影響,慶幸遇上心理學改變人生,及後進修兒童教育及家庭教育,擁有家庭教育碩士學位,現正修讀教育博士,多年間為超過二學校和企業,4萬多個家庭提供正向教育課程和活動。同時也是理財策劃師及親子理財專家。

踏入3月份,不少學校也陸續進入考試月,家長除了督促子女要溫習之外,也不要忘記為孩子減壓與打氣,由於許多家長從小到大都習慣壓抑情緒,未必了解表達情緒的重要性,更會在無意中灌輸壓抑情緒的想法給孩子。

美國PDA正面管教協會家長及學校雙證講師、家庭教育碩士兼正向家長學院總監辰民爸爸分享壓抑情緒的三大原因以及教孩子與情緒共處的重要性。每當有負面情緒時,你會如何釋放情緒?或者你的答案是「看電影、睡覺、做運動、狂食……」有一點很管用,但偏偏大多數人都不會做或不懂得如何做,那就是:「講出來」。

孩子不開心時,我們會說:「寶貝別哭,有甚麼事可跟我講」;

工作中壓力大感到焦慮,朋友會安慰:「沒甚麼大不了,我陪你聊聊天」;

夫妻間出現矛盾,最好的解決方式也是:「不要放在心上,我們好好溝通一下。」

「講出來」三個字,雖然簡單,卻很有效, 因為它可以:

釋放情緒;

讓別人理解自己;

讓自己有被理解和支援的感受;

能修復關係,重建信心……

根據《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作者Dr. Daniel J. Siegel 的分享, 當我們能用詞語和句子準確地表達當時的情緒,可以分散我們的注意力,以及讓心情平靜下來。 然而, 為甚麼不是所有人都能把內心的痛苦與壞情緒說出來? 其中有3大原因,我們要理解:

1. 壓抑情緒的訓練

華人的社會總認為有負面情緒是不應該的,故此從小就被訓練成壓抑情緒,例如家長會對孩子說:「不要哭,好小事的」、「少少問題,哭甚麼呢?」、「不准哭,收聲!」 等語句,導致孩子從小已經抗拒負面情緒,但情緒無分好與壞,而當刻表達的情緒是孩子當刻真切的感受。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過:「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都不會消失,它們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會以更醜惡的方式爆發出來。故此我們要讓孩子從小學習擁抱情緒,學會與情緒溝通。」

2.情緒的表達方式

大部份人當有負面情緒時,我們總把焦點放在發洩情緒上, 例如「你知不知我很嬲」、「我現在很不滿意」、「我對你感到失望」 等字句,但這些表達的方式往往只讓對方感到難受, 最大的缺點是對方只知道你有負面情緒,而不知道你負面情緒背後的原因,所以要有效表達,關鍵在於我們能否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感受以及背後的原因,所以多善用「我感到⋯⋯」、「因為⋯⋯」等字句, 慢慢提升表達情緒的語言能力。

3. 擔憂說出來的不確定性

當一個人從小在充滿規條、指責、批評和限制的氛圍下長大,大部份兒童都會害怕表達自己的情感,因而否定或壓抑感受。因此為孩子提供開放、包容和輕鬆的空間,讓他們可以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是培育孩子自我表達的基石。作為家長,我們能否從小讓孩子感受到同理心,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以及有共鳴是十分重要的。

未來的世界變幻莫測,同樣我們的情緒也會受世界的種種變化影響,從小教育孩子與情緒溝通就變得十分重要,鼓勵大家從今天開始有效地表達情緒,讓對方感受到的不再是發洩,而是同理。

作者:辰民爸爸

辰民爸爸 (圖片由作者提供)

辰民爸爸(梁辰民)

辰民爸爸(梁辰民)

育有一子一女,於2015年加入「正向家長學院」,致力推動正向的家長教育。過去曾受原生家庭影響,慶幸遇上心理學改變人生,及後進修兒童教育及家庭教育,擁有家庭教育碩士學位,現正修讀教育博士,多年間為超過二學校和企業,4萬多個家庭提供正向教育課程和活動。同時也是理財策劃師及親子理財專家。

你應該感興趣

教養熱門文章

  • 教養 | 校長分享世代相傳教仔「恐嚇法」弊病 爸媽如何應對小朋友講大話?

    校長講哲學: 講大話喺一定唔啱呢? 「講大話,甩大牙,甩完大牙甩細牙。」咁大件事,你話講大話好唔好? 我哋有一種世代相傳的教細路仔聽話的方法,姑且叫它做「恐嚇法」。「恐嚇法」往往就是為咗要細路仔唔好做某些事的時候,就會用一個「得人驚」的後果恐嚇一下,達到令人唔敢做的效果。例如:「如果行街時唔跟住爸爸媽媽,你就會俾拐子佬捉咗去。」這種「如果X,就會Y。」的恐嚇法,往往充滿因果關係,但又唔喺真實的邏輯,疑真疑假。對於民智未開的細路仔,都會選擇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通常都會湊效。問你怕未? 這種「恐嚇法」說穿了其實就是對細路仔講大話。最奇怪的事,就喺大人可以用「恐嚇法」教細路(如果你有用過),但就唔可以容許細路仔講大話,大有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雙重標準。 講大話啱唔啱?(大家心知肚明)但細路講大話(其實大人都喺)都只不過是把心理情緒反映到外顯行為啫。我地除咗要處理細路仔講大話(不誠實)的行為,更加要了解細路仔講大話的背後原因。以下是幾個大家耳熟能詳但又同講大話有關的故事,大家有沒有分析過佢地背後講大話的原因: (1) 用盡辦法都吃不到葡萄的狐狸,只是留底一句話:葡萄一定是酸的。(自我安慰) [...]

  • 十優港姐|麥明詩分享童年 麥媽媽做了3件事 培養她對知識追求並勇於接受挑戰

    「贏在起跑線」是每個家長的夢想,「玩樂大過天」卻是小朋友的理想,若然能透過玩具去愉快學習,令孩子發揮多元潛能,在學習與玩樂之間取得平衡,便能達致同樣家長與孩子的雙贏局面。「十優港姐」麥明詩(Louisa),分享獨特童年回憶,如何從成長過程中學習,秉持著永不停步及不斷創新的精神,由演藝圈殺入教育界,擔任教育集團的非執行董事,積極面對新挑戰。 我有個講求效率的媽媽 回顧成長過程,Louisa感恩地說:「媽媽從小讓我在遊戲中學習,例如到太空館了解科學知識;到遊樂場邊玩機動遊戲,邊淺談力學,令我對世界保持好奇心,從而在不同的範疇中找到自己的興趣,讓我擁有一個愉快童年。」眾所周知,Louisa媽媽麥何小娟是資優教育專家,從事兒童發展及治療工作超過35年,包括資優培訓、行為及情緒問題、專注力不足等,而其中一件麥媽媽給她提升孩子潛能的「秘技」是很多人家中有的Lego積木玩具。Louisa說:「媽媽是個講求效率的人,她會找一些我們喜歡玩,同時能提升我們潛能的玩具,這正是每年暑假也鼓勵我跟哥哥砌LEGO的原因,因為砌LEGO可以訓練小朋友的專注力、記憶力、執行力及3D思維,均對讀書有幫助;長大後我則利用這些『力量』於組裝傢俱及電腦上,連看地圖都特別厲害,凡事不求人!」 兄妹相處起爭執也是一種學習Louisa回想童年時與哥哥暑假必做的事,「雖然哥哥比我大三年,但適合不同年紀的小朋友玩,所以我們每年暑假都會一起完成一個大作品,例如一起『建造』一個城巿,我們會先將底板連結成城牆,然後分工完成不同的建築物,雖然偶爾會為配件起爭執,但過程中會學習到如何透過溝通去解決紛爭;當我遇到難題時,哥哥也會教我如何解決,從而增進兄弟姊妹間的感情,所以我跟哥哥的關係一直很好,而且拼砌LEGO令我習慣了要有始有終地完成一件事,做得更好!」 教養 打破性別定型 敢於創新與挑戰 [...]

  • 教養|專家分享: 父母毀掉孩子只需幾種行為 爸媽常犯5大錯誤育兒行為

  • 專家分享|資優兒童5大特徵: 較早開始閱讀 對事物有高度專注

  • 媽媽 女兒

    學習|遊戲治療師教8個超簡單小遊戲有效培養SEN孩子 專注力 提升語言能力

  • 家‧校‧應援團 | 升中學代表家長可以放手?做個不讓青春期孩子反感的父母

  • 世界問候日|肥哥哥推介3大繪本 讓孩子有家教禮貌 學懂關心別人 掌握社交竅門第一步

  • 閱讀│紐約時報/紐約公共圖書館推選2023年十大繪本書單出爐

  • 教養 | 校長分享世代相傳教仔「恐嚇法」弊病 爸媽如何應對小朋友講大話?

  • 十優港姐|麥明詩分享童年 麥媽媽做了3件事 培養她對知識追求並勇於接受挑戰

  • 教養|專家分享: 父母毀掉孩子只需幾種行為 爸媽常犯5大錯誤育兒行為